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 我校在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佳绩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5247   时间:2023年08月08日
  •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本网讯(创业教育学院通讯员 淡小艳)创新放飞梦想,创业成就人生!近日,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在本科、高职院校同台竞技中,我校参赛作品荣获4金5银7铜,获奖数及金奖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在黑科技专项赛中,斩获金奖3项(高职院校共获该赛项金奖仅4项),金奖数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

    本届大赛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学生联合会主办,共设1个主题赛和2个专项赛(红色专项赛、黑科技专项赛)。自大赛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组织工作,于年初便开启项目培育工作,通过学生自主申报、校内选拔,共推选出参赛项目160个,参赛学生近1270名。经校外专家评审,最终遴选推荐26件优秀作品参加省赛。

    金奖团队风采展示

    image.gif

    image.gif

    项目名称:《伟大抗战精神的文化记忆研究——基于南屠纪念馆的考察》

    所在学院:数字经贸学院

    项目成员:龚亮、刘莉萍、申澳、林可卿、倪净净、张家辉、王靖渊、吴庭蕙、王东方、林纯洁

    指导老师:马德龙、王旭君、金浏河

    项目简介:   

    该调研报告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分析场域,以“文化创伤”理论作为探究参观主体创伤之旅的核心框架,采用质性、定量及机器学习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纪念馆在策展与认知层面如何构建文化创伤的话语与记忆流脉,以及参观主体如何深度体验文化创伤的情感脉流,从而使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个体情感与他者创伤实现联结。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非西方国家,文化创伤理论都具有普遍适用。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的不是屠杀的原因,而是其后续的影响。历经85年之后的“南京大屠杀”在纪念馆语境下经过“创伤激发、创伤展演、创伤回顾、爱国情怀”等一系列建构,以及“情感倾向、心灵收获、气氛感知、观后感想”等一系列体验之后,将特定的社会事件再现为一个“令人动容”的创伤故事并传播再现,充分回应并调用人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情感与行为方式,较为具像地与他者的个体悲剧建立了共同的情感联系,让广泛的公众得以参与他人的痛苦,形成集体记忆的互动,从而展开其创伤记忆的实践,带来与众不同的具身感受与观点诠释。

    基于对南屠纪念馆创伤记忆的建构、体验与情感取向的可视化研究,团队顺势将研究结果转化为各具特色、主题鲜明、形象生动的三大实践活动,分别通过“上好红色课”“开展实践团”“做深交流营”三种方式,让团队成员以及更多的青少年群体更加理性的认识历史事实真相,更加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为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建构民族精神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image.gif

    image.gif

    项目名称:《基于电流指纹的工业智能网关——助力企业生产智造数字化》

    所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项目成员:沈凯凯、沈韬略、林帆、吴磊、胡一飞、赵俊权、陈力志、张飞、叶龙宇、王佳熠

    指导老师:郑泽祥、张佐理、陈庚

    项目简介:

    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智能化、数字化改革。当前,温州正泰、瑞立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凭借高端智能设备率先完成生产数字化转型,然而还有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设备老旧、设备种类繁杂、无通信接口等问题面临数字化转型难题,其生产数据大多数都是依靠手动记录、统计、上报平台。本产品工业智能网关,创新引入电流指纹识别技术,多传感器融合、多协议集成技术,采用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除了支持智能生产设备之外,还能实现采集老旧无协议生产设备的各类参数,自动上传管理平台,为企业生产智造提供数据支撑。

    image.gif

    image.gif

    项目名称:《“空中奇兵”——复杂环境下高机动智能侦查无人机》

    所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项目成员:孙如昊、周俊杰、林杭生、马甲村、何盛浩、陈清云、戴俊杰、黄扬凯、顾凯文

    指导老师:池春阳、马金玉、张良

    项目简介:

    无人机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现有无人机可以完成一系列飞行(如航拍、3D空翻、穿越机等),但在一些复杂任务(如自主避障、目标检测与跟踪等)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主要原因是无人机所依赖的定位导航、信号传输以及智能计算等系统对硬件平台的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从而限制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如密林环境复杂、地貌多样,传统警务工作模式难以适应警务实战工作需要。而警用无人机作为空中移动平台,能有效解决传统警务工作中的诸多难点。团队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基于警用需求专用于复杂环境下的高机动侦查系统,为警务工作插上科技翅膀。复杂环境下高机动智能侦查无人机实现了对移动目标的追踪,进一步提升多旋翼无人机的自主飞行能力,使得无人机可以在更加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执行传统无人机不能完成的任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协助广大人民警察在复杂、危险、紧急的场景破案起到很大的作用,具备推广和应用价值。

    image.gif

    image.gif

    项目名称:《地心营救计划:我会找到你》

    所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项目成员:余柯剑、梁文敏、魏宽宽、陈涛、韩宇杰、范佳明、刘家宇、叶译俊、徐钦喜

    指导老师:金余义、陈相教、钱煊博

    项目简介: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2000名矿工死于矿难,但被找到的可能性却不足1%,由此可见,在发生矿难时,矿工的位置信息成为他们活下来的最大保障。基于此,本团队决定启动“地心营救计划”:研发了一套基于超宽带定位技术的厘米级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可实现井下人员的实时精准定位,确保矿山管理人员和政府应急部门在发生矿难的第一时间接收到警报并组织救援。系统主要由定位基站、定位工帽、定位工牌和中央定位引擎软件组成,同时配备六大功能,可满足各类智慧矿山的人员定位需求。相比市面上同类产品,本系统具有5-30cm的定位精度 、1600m的测距距离、200张标签卡同时并发和6个月续航能力等性能优势。目前,团队已成功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已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个。经国家权威机构查新认证,本作品的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随着国家逐步实施“智慧矿山”项目,本作品将会进一步推进矿山信息化、智能化进程。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