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2007年1月6日《温州晚报》报道)
在一阵阵祥瑞的钟声中,新的一年迈着轻捷的脚步向我们走来。站在2006年与2007年的分水岭上,我们回眸,我们展望。回眸处,精彩纷呈,气象万千;展望时,前程似锦,宏图一片。
2006年是温州教育丰收的一年。这一年,温州高等教育得到跨越性的发展,使温州首次成为省三大高教中心之一;新课程改革初见成效,温州学子在全国乃至国际比赛上捷报频传;基础教育硕果累累,高考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
2006年温州教育有太多太多的看点,在令人眼花缭乱之际,我们采撷其中十串特别引人注目的脚印——看点一:首次跻身省高教中心行列
日前,记者就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电话采访了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谢树华。谢树华告诉记者:“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创新及运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纵观国内外著名城市,没有一个不是高校林立、文化荟萃之地。我市作为浙南中心城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高等教育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去年11月4日出台的《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培育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高等教育中心’。这是温州首次被定位为全省高教中心,意味着温州高等教育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
去年,温州医学院喜获博士授权并首次迎来50多位外国留学生之后,又与温大联合在泰国创办孔子学院。温州大学也以高票‘筹’转‘正’,新增14个硕士点,成为浙南地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获批准筹建;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的温州肯恩大学由省政府上报教育部待批等等,无不显示着温州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另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分别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水平评估;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显示了高职院校“产学研”办学思路的成功。温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发展迅速,启动了新校区的筹建工作。
看点二:高考录取人数又创新高
2006年的高考,我市普通高校录取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从温州市教育局获得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文理科录取人数达34374人,比上年增加1250人,其中,重点批录取人数比上年增加169人,为历史最多。到2006年,我市高考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均已连续七年名列全省首位。
据悉,我市去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成绩总体水平呈现了稳定态势,按照我省文理科的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去年我市共有3418名文理科学生上一本线,全市本科段总计上线为16297人。其中平阳县第三中学考生叶怀敏以654分和苍南中学考生郑宜色以684分分别获得我市文理科状元。
看点三:普高全面推广新课改
去年9月4月,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面铺开。浙江省选定30所样本学校作为示范研究基地,杭甬温各选三所学校,我市确定温州中学、乐清中学、平阳鳌江中学为样本校。
日前,记者采访了温州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施雪云。他说:“新课改到目前为止还在正常操作中,但也出现了一些相应问题,例如课时设置方面,内容多而课时不够;作业、教材内容不配套;个别学科出现初、高中课程不协调等矛盾。任何新的变化都会出现相应的困难,我们还在积极适应、调研和解决中。”为了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科实施工作进行指导,市教育局还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实验重难点项目组和各学科研究指导小组。
整个课程改革凸显三大变化,首先是课程结构与课程方案不同。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共设置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等在内的8个学习领域;其次设置课程由必修和选修组成,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要上的课程;最后,实行学分管理,高中三年要修够144个学分才可毕业,其中必修学分116个,选修学分28个。
看点四:录制全省小学课程光盘
记者从温州市电教馆了解到,目前,全省小学课程光盘的拍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光盘的制作和发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明年开学,全省各地农村学校将陆续收到由我市拍摄制作的课程光盘。
据悉,此次拍摄任务是我市首次承担的大规模全省小学课程光盘录制工作,自去年11月份第一堂课《两位数乘两位数》开拍以来,已经完成包括数学(三年级下册)以及部分语文、英语、科学、体育共计22节优质课的拍摄工作。下一步,就是要将拍好的课程制作成5万多张光盘并分发给全省近3000多所农村学校。
电教馆叶龙娒馆长告诉记者:“从以前的一次承担1到2节课到现在承担22节课的拍摄任务,说明了温州电教资源的发展以及整合资源能力的加强。同时,浙江省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初,温州也是最先进入新课改行列,不仅在速度上处于全省前列,而且也取得相当可观的经验。此次参与拍摄的11位教师全是获得省、市级教坛新秀称号的,我们将这些老师的教学经验搜集并制作,向全省其他市、区进行辐射,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看点五:廿多天修建659所校园
2006年,是温州学校遭受台风袭击损失最大的一年。
8月10日,50年一遇的17级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温州,苍南、平阳、文成、泰顺四县受灾学校达659所,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市教育局紧急调拨救灾应急专款500万元,通过派出工作组进驻苍南灾区、开展市局直属学校与灾区学校结对活动等方式,调查公布苍南26所重灾学校抢修及校园重建项目,广泛开展赈灾募捐。市教育局局长林卫平20多天内13次深入灾区学校,要求全市特别关注受灾教师和因灾失去亲人的学生,特别重视师生防台抗台意识的培养和重建校舍抗灾避险能力的提高,因地制宜地开展抗台救灾和校园重建工作。
从台风过后的8月11日到开学上课的9月4日,我市教育系统奋起抗灾自救,在短短20多天时间修缮重建灾区659所学校校舍,出色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关于“确保学校安全按时开学,确保不让灾区学生失学”的目标任务。
11月9日,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编写的《台风知识读本》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作为温州地方专题课程教材,读本按学生年龄差异分小学、初中、高中三册编写,知识难度由浅入深,范围由窄到宽。全书采用彩页印刷,图文并茂,融实用性、可读性、趣味性为一体。温州是台风多发地区,编写《台风知识读本》并作为温州地方专题课程,旨在培养中小学生树立防台抗灾意识,增强抗台救灾能力。
相关链接:http://www.wzwb.com.cn/system/2007/01/06/1002387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