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温度新闻客户端:温度深一度|超四成大学毕业生留温,温州做对了什么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5766   时间:2023年04月26日
  • 转眼又到毕业季。今年,11所在温高校毕业生达4.36万人,较去年增加0.73万人。对于温州来说,还有一个利好的数据,据浙江省就业指导中心2022年12月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达40.93%。

    当身边的同学正忙着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来自金华的郑开运却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留温创业。

    郑开运学的是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创业类比赛,后来创办了工作室,主营木制文创产品。创业有多难,郑开运不是没有想过。资金、技术、人脉,样样都得有,可到了郑开运这儿,却一样都不沾边。

    正当他举棋不定时,一纸允许他的工作室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反馈书,坚定他留下来的信念。“我和我的团队有了免费的办公场地,学校安排了专业的教师给予创业方面的指导,这对初创时期的我们是莫大的支持。”

    杨冰杰 摄

    同样决定留在温州的,还有该校人工智能学院应届毕业生、来自嘉兴的吴羽浩。得益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扶持,吴羽浩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嗅到了商机,临近毕业的他和小伙伴注册了公司,打算在软件定制、影视特效领域大展拳脚。

    郑开运、吴羽浩的抉择,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在温高校外地生源毕业生群体上。他们中有多少人留在温州?在温州过得怎么样?温州市委政研室课题组最近的一次相关调研显示,温州高校在校生、毕业生人数均位居全省前列,然而毕业生留温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留温发展?报告指出,主要与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留温毕业生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创业创新平台环境缺乏、引才留才政策未能惠及、城市环境亟待改善有关。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9届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自丽水的陈林杰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创业洪流中活下来的外地人。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温州一家养老机构工作,工作中发现养老院的老人精神生活匮乏,便萌生了引入音乐治疗的想法。后来,他注册了公司推广这项业务,但无人埋单。“没办法,迫于生计,转型做了教培行业,用教培赚的钱反哺音乐治疗。”陈林杰的话语中透着些许无奈。

    温州理工学院开通“红领人才直通车”,125人拿到实习直通卡留温实习、工作。

    为破解大学生留温创就业所遭遇的瓶颈,温州市委市政府推出“人才新政40条”“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专属政策”和“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办法”等鼓励毕业生留温举措,涉及住房优惠、租房补贴、创业奖励、户籍迁移等方面,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温州大学依托大数据搭建面向毕业生留温创业就业的支撑平台,举办留温政策线上宣讲会,专题解读留温政策;温州理工学院完善就业服务和院系多级协同机制,构建“百企千岗”留温实习新业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对接产业、行业、企业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优化升级,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专项基金,加大对大学生创办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的扶持力度;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出台留温就业专项激励办法,与乡镇(街道)、行业协会共建人才培养工作联络站,定期开展留温专场招聘会;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校友优势为毕业生留温就业提供便利。

    享受到政策的红利,一批外地生源的毕业生开始在温州扎根。温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21届毕业生、祖籍福建南平的吴家雄就是其中之一。两年前,他去了温州的企业——冠盛汽配,从实习生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而今已成为一名技术能手。谈及留温就业的原因,吴家雄坦言是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的,一来汽摩配是温州的支柱产业,有很多关联企业,就业选择余地大;二来则是温州针对留温外地大学生的就业补贴、租房补贴政策,“就业补贴有四期共18000元,目前已领了三期,最后一期的9000元马上可以领了。”

    温州大学教育技术学(师范)2022届毕业生、来自宁波的张琪因考编而留温。去年,她成功上岸,成为温州第八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看中的是温州教育部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传帮带计划,平日里有跟名师学习的机会,也经常能到市级的平台赛课。对我来说,成长很快。”张琪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比较满意,“没有想过回老家,会一直待在温州。”

    据浙江省就业指导中心2022年12月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达40.93%,其中,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留温率达到60%以上。一组组数据背后,传递的是全市上下倾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营造持续向好的就业环境的决心。

    正如温州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教授刘桂在《关于提高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的建议》中写道的那样:“经过多年的努力,温州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塔尖),也有了数百万外来务工者(塔基),然而人才金字塔的中部(塔身)较为薄弱。”他希望在温高校充分发挥培养金字塔中层人才的作用,打造特色专业,加大扶持力度,健全服务体系,努力把优秀毕业生引回温州、留在温州。



    记者手记


    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又是一年毕业季,温州拿什么让青年留下来?唯有在就业环境上下功夫。

    想要留住毕业生,我们得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他们需要什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毕业生最为看中的是城市发展、人才政策、企业文化等。

    城市发展是一个持续性大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沉淀。近几年,温州城的面貌日新月异,S1线运量连续攀升,S2线今年8月就要投入运营,S3线也已开工建设,轨道交通网越铺越大,主城区框架已经拉开,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人才政策方面,与杭州、宁波等城市相比,温州在补贴力度、购房优惠等方面都还有提升的空间。有应届毕业生反映说,温州虽有补贴政策,但是申请程序较为繁琐,希望可以开通相应的绿色通道。也有毕业生说,部分行业的创业门槛较高,像他投身的是教培行业,需要冻结一笔保证金,这令刚走出象牙塔的他难以承受。针对这些情况,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在人才政策制定、执行方面再下一些苦功。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现在的毕业生更注重生活品质,希望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现状是,很多企业没有双休,有些甚至是无休。这样的企业文化怎能吸引到优秀人才?政府部门应适时引导,让企业多在效率上做文章,而非一味追求长时间生产。

    省就业指导中心数据显示,近几年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22年底,比例已超过四成。温州就业环境正在持续向好。


    供稿: 温州日报



    相关链接: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yw/202304/t20230426_414475.html?docId=414475&tenantId=T_GOV&siteId=S_WDXW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