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知联会通讯员 苏鸯)立冬已至,寒意渐浓,温州市永嘉县枫林镇却是一片暖意升腾。蒸米的雾气袅袅弥漫,清新的米香随风飘散,木槌有节奏地敲击石臼,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冬日民俗画卷。村民们以传统捣年糕活动迎接节气,这场古老而鲜活的活动,不仅唤起了本地居民的共同记忆,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连连称赞。
这场富有新意的节气活动,由永嘉县宣传部与我校知联会会长、温州市文化特派员夏志良共同策划推动,旨在为枫林镇的传统捣年糕技艺注入新活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新IP。

从“挖掘”到“活化”,为传统注入新生命
夏志良深入挖掘这项技艺的文化根源。他与村民一起精选本地特有的当年白米作为主料——不同于常见大米或糯米,枫林年糕因而更具软糯口感和独特韧性。他走访村中掌握传统技艺的老人,记录下的不仅是制作流程,更有背后的故事、口诀、禁忌,以及“年糕年糕,年年高”的美好寓意。
他不仅是记录者,更是践行者。从筛面、磨面到打年糕、模具制作,夏志良全程参与每个环节,在实践中倾听故事、挖掘内涵,积极宣传推广这项宝贵传统。
从“乡愁”到“IP”,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
在多方推动下,一系列融合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将在枫林落地。例如“立冬民俗研学一日游”等文化研学课程,将农耕知识、年糕制作与民俗故事融为一体,开辟传统文化传承新课堂。打造营造文化新地标,将固定捣年糕场所改造为微型“年糕文化展示馆”,陈列老物件、老照片与制作流程,打造集静态展示与动态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打卡点。如今,枫林年糕已不仅是节气食物,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符号。它既安放乡愁,也创造价值。夏志良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这项一度式微的技艺,转变为有生命力、能自我造血的乡村文化IP。”

童承古艺,一场沉浸式的乡土文化启蒙
活动现场,十多名孩童的参与成为一道温馨的风景。他们簇拥在石臼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每一个步骤——从莹白的米粒在水中浸润,到升腾的蒸汽将糯米蒸得晶莹剔透,再到师傅们挥舞木槌,在“砰、砰”的节奏声中将米团反复捶打。孩子们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惊叹,在这场沉浸式的体验中,承载着数代人乡愁记忆的传统技艺,正如一粒粒种子,悄然播撒进他们的心田,完成了一场无声的文化传承。
以二十四节气美食为切入点,夏志良与枫林村民正携手探索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那升腾的热气与香甜的年糕,不仅温暖了这个立冬,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坚实而温暖的希望。